/

«底層邏輯: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»心得 最容易讀的思考模型入門書

27 mins read

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,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,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。既然看不清楚,那總能學習吧。本書就是這樣的存在,向高手學習事情背後的本質,查看事情的底層邏輯,來做出更好的決定。

底層邏輯: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
底層邏輯: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

為什麼我想要讀這本書

幾年前讀了有錢人和我想的不一樣,那時候只想變有錢就無腦照著裡面的思考方式做,後來發現這樣超有用啊。開始追尋更多的思考框架,才找到了這本華人作家劉潤寫的底層邏輯。

如果繼續做從以前到現在一直在做的事情,就會繼續得到一直以來所得到的東西。

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

作者劉潤是誰

「如果你是個計程車司機,到醫院門口看到一個拿著臉盆的和一個拿著藥的,你要載誰?」

『要載那位拿臉盆的。一般人到醫院總會拿個藥,不一定會去很遠的地方。拿著臉盆的,是剛出院的;剛出院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,健康最重要,錢都是小事;一定是一路坐到家,眼睛都不眨一下。他會說載我到忠校復興站,然後搭捷運回家嘛?絕對不會!』

前幾年這篇出租司機給我上的 MBA 課非常火紅,作者就是劉潤。這篇文章非常能代表他的風格,把困難的商業邏輯用淺顯的例子講到我們點頭稱是。

f8a9a90fc1694690aff0f7fc5882bb36
底層邏輯作者 劉潤 © 劉潤:世界頂級CEO教練給我的20條啓示

劉潤在微軟當了七年的工程師,後來轉到商業部門;後來開了自己的商業諮詢公司。特別擅長的是把困難的概念簡單的表達出來;有多擅長呢?可以用聽眾人數來證明,他在中國著名的得到App 開設«五分鐘商學院»,共有 37 萬人訂閱;是得到 App 排行前三的節目。

底層邏輯是什麼意思

底層邏輯,是從事物的底層、本質出發,尋找解決問題路徑的思維方法。往簡單講去,賣魚的跟賣電腦的,商業手法一定不同,但核心都是滿足人的需求或者虛榮;這些不變的事情,就是底層邏輯

更通俗一點說,底層邏輯回答的是「這東西是什麼」、「這東西不是什麼」。例如敬酒的本質是測試服從、賺錢的本質是提供價值等。這會決定我們如何理解世界,也決定我們如何行動

舉些常見的底層邏輯範例:

  • Elon Musk 的思考框架:第一性原理
  • 巴菲特投資的理念:長期持有
  • 新創公司生存指南:快速演進
  • 保持自律的秘訣是:自然而然想要做
  • 改變自己的起點是:覺察念頭

本書寫的,就是作者在思考問題、個人升級以及理解他人方面觀察到的事情本質。這些觀察不一定是對的,但總是精采的。讀著常常有一種,我的老天鵝這真是太神奇,還能這樣看事情的啊。

向前踏出一步,需要的是邏輯思考而非正面思考。能夠說明的事情,不需要勇氣。

西野亮廣 不改變就無法生存

最有收穫的 3 個觀念

觀念 1:掌握稀缺資源,就擁有財富分配權

書中有趣的例子,來講述誰做有價值、誰能分到最多錢。

做一條手鍊需要經過甲乙丙三人,賣掉獲利 9 元;三人個分得 3 元。今天甲覺得自己貢獻特別多,想要分多一點。甲和乙丙說:「欸我覺得做練子我花的時間是你們兩倍,貢獻特別多;我要拿 6 元。」

乙丙一聽這樣我們收入不是大減嘛,於是跑到市集上大喊:「有沒有人願意用三元來做這份工作的!」結果來了超多應徵者;甲摸摸鼻子,發現這樣下去不要說 6 元賺不到,連工作都要丟了;甲繼續領三元工資做下去。

過了幾天丙和另外兩人說:「欸欸欸,你們沒有我,一條練子都賣不出去。我要拿六元」。甲乙想說又來了,一樣跑到市場喊,有沒有人願意用三元幫忙賣手鍊。喊了半天,居然一個人都沒有。甲乙盤算,如果不照丙的要求,自己一毛都賺不到。只好應了丙的要求,分他六元。

你說丙創造的價值比較多嘛?也不一定。但丙是比較稀缺的資源;如果沒有他,手鍊就做不出來了。

在公司內我們其實很難衡量誰創造的價值更多,我們只能衡量誰比較稀缺;而擁有稀缺的人,就能獲得談判的籌碼。想要擁有更多財富,就要提高自己的稀缺性。

勞動可以創造財富,但財富該怎麼分配、誰應該拿比較多,並不是由創造財富的人決定的,而是由掌握稀缺資源的人決定的。

劉潤
Almost Empty Shelves on a Grocery Store
努力讓自己成為稀缺資源

觀念 2: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

高中我們都學過,做一件事情的成功機率是 50%,不是代表做兩次一定會成功一次。然後我就卡住了,所以一切都是命嘛?就算下雨機率 30%,運氣不好還是會中槍,那機率有個什麼意義呢?

機率意義在於連續做,就”幾乎”能保證結果。成功機率 50%,只要連續做五次,其中一次成功的機率就會高達 98%。可是對我們來說,能這代表什麼?

只要確定自己做的事情是大概率正確的事情,例如存股、學習、追求成長。即使經歷幾次失敗(加薪失敗、市場低迷),只要次數越多,成功的機率就會越高。沒有變好,那只是暫時的。只需要堅持做,挺過運氣不好時候的機率,做夠多次就大概率會成功的。

(其實高中就學過這算法,但直到現在才有深刻理解。高中老師對不起~)

你努力的一致性 (鍛煉、陪伴、工作) 比數量更重要。沒有什麼比每天做的小事更重要了,遠比你偶爾才做的重要。

Kevin Kelly

觀念 3:是非對錯,誰的損失大,就是誰的錯

壞人誘騙好人工人沒上鎖的工地,結果好人失足摔死了。誰該負責?

在台灣,就會有人跳出來說你的工地要鎖阿!不然人跑進去誰負責。就如同自然景觀總要加上柵欄,不然有人摔下去誰負責,當然是政府要負責啊。下面推文就會說,好人應該要自己負責,不該被騙啊。接著就會有人跳出來說你這是檢討受害者嘛。新聞報出來以後,巷口的八卦就會說壞人真是太惡質了,怎麼騙好人到工地去呢。

到底誰是正確的?誰該負責。

書上提出三種不同角度來判斷誰該負責:

  • 經濟學 的角度,應該要用最小成本來阻止類似的事情發生。而規定工人把鎖上是最簡單的預防方法,所以是工人該負責。
  • 法學家 的角度,壞人懷著惡意去傷害,必定是要處罰壞人。而不是無心的工人(忘記鎖門就被判刑也太說不通了吧)
  • 商人 的角度,追求利益最大化,所以是由損失最大的那個人負責。在這個案例中損失最大的就是好人,所以是好人該負責。

平常該用哪種角度看待誰該負責呢?書上推薦用商人角度,由損失最大的人承擔錯誤的責任,就會主動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。

這才是活下去該做的事,藉由行動來改變未來,怪別人錯是沒有用的。

我們只招成年人。小孩子才發脾氣,成年人要做的不是抱怨,而是動手解決問題。

Netflix
1416
自己的選擇,自己負責 © Support the Guardian

本書帶給我的改變

讀著常常有一種,原來事情還可以這樣想,看這世界清楚了許多。

例如常常都會有報導夜歸女子遭遇,就會有人跳出來指責女生應該要保護自己好好穿衣服、有人就會說應該要去制止壞人怎麼檢討受害者,還會有人罵都是政府的錯。以前總覺得好像大家講的都對,但人人都對又是不太現實的,一定是哪裡沒想通

但當套上法學家、經濟學家、商人的是非對錯概念,視野就清晰了起來。每個人用不同角度在爭對錯,也不可能有個結論。對個人來說,去吵誰對誰錯根本沒用,唯一有用的就是採用商人思考觀點,好好保護自己才是最重要的。

這本書帶給我挺多這類有用的觀點,例如

  • 如何區分一個人正在講的是事實觀點還是立場
  • 如何用積分來看待微小行動最後能帶來的改變
  • 用常態分布和冪律分布來分析自己該做哪一類型的生意
  • 財富的分配,是依照稀缺性,而不是貢獻度

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新的看法,改變看事情的角度;我相信當思維改變,就會做出不一樣的決定,改變未來的命運。

如果你想改變果實,你首先必須改變它的根;如果你想改變看得見的東西,你必須先改變你所看不見的東西。

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

結論:不會改變的東西更值得學習

Jeff Bezos 說

人們經常問我:未來10年什麼會被改變?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有意思,也很普通。從來沒有人問我:「未來10年,什麼不會變?」

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更重要的;圍繞未來一段時間內不會變化的東西,建立經營戰略,All in 所有的精力、時間和努力在這上面。

我們都在尋找並收集保值的東西,底層邏輯(或說事物本質、思考框架、哲學)就是這樣的東西。能讓我們在陷入困境或發展不佳時擁有開放的視野、無盡的想像力、強大的學習力與直透本質的能力。

而且同為華文作者,本書比國外的譯作來的親切好讀,無論生活或工作上都會有實質幫助的一本書。你想要收集保值的知識嘛,來一點底層邏輯吧~

非常推薦這本書!

普通的人改變結果,優秀的人改變原因,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。

劉潤 底層邏輯

延伸閱讀

From below of Sagrada Familia basilica in Barcelona with stained glass windows and sculpture near uneven walls
想要改變看得見的東西,需要先改變看不見得東西

Follow Us